一种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admin
2021-02-07 23:21:41
0

一种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综上所述,复健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就是复健医疗。而复健医疗,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丧失肢体功能或者行动能力的患者,而制定出来的康复手段和疗程。复健中,上下蹲的训练则是其中的一种,患者上下蹲训练时需要握住一根固定的杆子。

目前,患者都是通过医院走廊上的杆子进行上下蹲训练,首先患者握住杆子后,再进行上下蹲,由于医院走廊上的杆子高度都是固定的,不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上下蹲训练,影响训练的效果,并且医院走廊上经常有人走动,部分患者会因脸皮薄感到不好意思。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使患者无需去医院走廊上进行训练,避免出现患者感到不好意思,且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训练的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医院走廊上的杆子高度都是固定的,不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并且医院走廊上经常有人走动,部分患者会因脸皮薄感到不好意思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患者无需去医院走廊上进行训练,避免出现患者感到不好意思,且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训练的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包括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其中两端都固接有支撑板,其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开有槽;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槽内与其配合;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固接于两块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之间;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接于远离所述活动杆的所述支撑板一侧,其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边缘位置安装有行走轮;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安装于远离所述行走轮与所述活动杆的所述安装板一侧边缘位置;把手,所述把手固接于靠近所述第一滑块且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所述支撑板一侧;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活动杆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用于对所述活动杆的高度进行调节;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与两块所述安装板一侧之间,用于将本装置支撑。

可选地,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一卡杆,所述第一卡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朝向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中部;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一卡杆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块内部之间;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开于所述支撑板的槽三个底部;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导向孔内,其端部贯穿所述支撑板;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朝向所述安装板的所述第二滑块一侧与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所述导向孔一侧之间;l型滑杆,所述l型滑杆对称式的滑动式穿接于所述活动杆上,其靠近于所述第一滑块,且所述l型滑杆与所述第二滑块接触配合;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装于所述l型滑杆上,其一端与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所述活动杆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所述l型滑杆端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支撑组件包括有:导杆,所述导杆固接于远离所述活动杆的所述支撑架内一侧;导套,所述导套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导杆上,其外一侧固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都开有卡孔;空心板,所述空心板固接于远离所述梯形块的所述导套外一侧;l型活动板,所述l型活动板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空心板内;踏板,所述踏板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导杆上,其朝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远离所述踏板的端部贯穿所述空心板与所述l型活动板接触配合;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对称式的铰接于所述导套外侧周向;转板,所述转板转动式的连接于靠近所述支撑板且远离所述第一万向轮的所述安装板一侧;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二万向轮安装于远离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活动杆的所述转板一侧;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对称式的滑动式套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接于远离所述转板的所述第一滑套外一侧;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滑动式的套装于所述导向杆上,其朝向所述导杆的外一侧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杆尾端铰接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远离所述导向杆的所述第一滑套外一侧与朝向所述支撑架且靠近所述安装板的所述转板一侧之间;异形架,所述异形架固接于朝向所述转板的所述支撑架外一侧;第二卡杆,所述第二卡杆对称式的滑动式套装于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所述异形架一侧,其与所述卡孔配合;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绕接于所述第二卡杆内一侧与所述异形架中部之间;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装于所述导杆上,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内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支撑架的所述导套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包括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固接于远离所述异形架的所述支撑架两端;套杆,所述套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支撑套内,其靠近所述支撑套的一侧周向对称式的开有孔;拉杆,所述拉杆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套杆内;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固接于远离所述活动杆的所述拉杆端部,其与所述套杆的孔接触配合;第七弹簧,所述第七弹簧套装于所述拉杆上,其一端与靠近所述拉杆的所述密封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杆内部固定连接;吸盘,所述吸盘固接于远离所述活动杆的所述套杆端部并连通;推块,所述推块固接于远离所述转板的所述第二滑套外一侧,其与远离所述吸盘的所述拉杆端部接触配合;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接于远离所述转板与所述吸盘的两根所述拉杆端部一侧之间;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套装于所述套杆上,其一端与远离所述吸盘的所述支撑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吸盘的所述套杆外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固接于远离所述转板的所述支撑架一侧中部;接触杆,所述接触杆固接于朝向所述楔形块的所述l型活动板外一侧中部,其端部穿过所述空心板,所述接触杆与所述楔形块配合;第八弹簧,所述第八弹簧连接于朝向所述导杆的所述l型活动板内一侧与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所述空心板外一侧之间;第九弹簧,所述第九弹簧套装于所述导杆上,其一端与朝向所述导套的所述踏板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所述导套一侧固定连接;楔形架,所述楔形架固接于靠近所述导杆的所述踏板一侧,其与所述第二卡杆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本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再踩动踏板向下移动,可使得转板向外摆动九十度展开,转板则将本装置支撑住,且通过调节组件的作用,能将活动杆调节至合适患者训练的高度,患者即可握住活动杆进行上下蹲训练,则无需去医院走廊进行训练,避免出现感到不好意思的现象。

2、通过稳固组件的作用,能将本装置进一步的稳固,避免本装置向右倒下影响患者的训练。

3、通过楔形架的作用,能带动第二卡杆向外移动与卡孔脱离将梯形块松开,则无需患者弯腰拉动第二卡杆与卡孔脱离,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及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安装板,2_第一万向轮,3_行走轮,4_支撑板,5_第一滑块,6_活动杆,7_调节组件,701_第一卡杆,702_第一弹簧,703_第二滑块,704_第二弹簧,705_l型滑杆,706_第三弹簧,707_导向孔,8_把手,9_支撑架,10_支撑组件,1001_导杆,1002_导套,1003_第四弹簧,1004_踏板,1005_顶杆,1006_空心板,1007_l型活动板,1008_第一滑套,1009_第二滑套,1010_第一连杆,1011_梯形块,1012_卡孔,1013_异形架,1014_第二卡杆,1015_第五弹簧,1016_转板,1017_第二连杆,1018_第二万向轮,1019_导向杆,11_稳固组件,1101_支撑套,1102_套杆,1103_吸盘,1104_第六弹簧,1105_拉杆,1106_推块,1107_密封块,1108_第七弹簧,1109_连接杆,12_楔形块,13_接触杆,14_第八弹簧,15_楔形架,16_第九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复健训练用上下蹲训练装置,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包括有安装板1、第一万向轮2、行走轮3、支撑板4、第一滑块5、活动杆6、调节组件7、把手8、支撑架9和支撑组件10,支撑架9上部前后两端都固接有支撑板4,前后两侧支撑板4内侧面上部都开有呈e字型的槽,支撑板4底部固接有安装板1,安装板1底部右侧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一万向轮2,安装板1底部左侧安装有行走轮3,支撑板4右侧面上部固接有把手8,支撑板4的槽内滑动式的设有第一滑块5,前后两侧第一滑块5内侧面之间固接有活动杆6,活动杆6与第一滑块5和支撑板4之间设有调节组件7,支撑架9与前后两侧安装板1之间设有支撑组件10。

调节组件7包括有第一卡杆701、第一弹簧702、第二滑块703、第二弹簧704、l型滑杆705和第三弹簧706,支撑板4的槽三个底部都开有导向孔707,导向孔707内滑动式的设有第二滑块703,第二滑块703内端贯穿支撑板4,第二滑块703底部与导向孔707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04,第一滑块5底部中间滑动式的设有第一卡杆701,第一卡杆701底端位于上方导向孔707内与第二滑块703接触配合,第一卡杆701顶端与第一滑块5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02,活动杆6前后两部都滑动式的穿接有l型滑杆705,l型滑杆705下部与第二滑块703接触配合,l型滑杆705顶端与活动杆6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706。

支撑组件10包括有导杆1001、导套1002、第四弹簧1003、踏板1004、顶杆1005、空心板1006、l型活动板1007、第一滑套1008、第二滑套1009、第一连杆1010、梯形块1011、异形架1013、第二卡杆1014、第五弹簧1015、转板1016、第二连杆1017、第二万向轮1018和导向杆1019,前后两侧安装板1顶部左侧都转动式的连接有转板1016,前后两侧转板1016底部内侧都安装有第二万向轮1018,前后两侧转板1016右侧面外侧都铰接有第二连杆1017,支撑架9上部滑动式的套有两个第一滑套1008,前后两侧第一滑套1008左侧面分别与前后两侧第二连杆1017尾端铰接连接,第一滑套1008右侧面固接有导向杆1019,导向杆1019上滑动式的套有第二滑套1009,支撑架9内底部左侧固接有导杆1001,导杆1001上滑动式的套有导套1002,导套1002外前后两侧面都铰接有第一连杆1010,前后两侧第一连杆1010尾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第二滑套1009外侧面铰接连接,导套1002右侧面固接有空心板1006,空心板1006内滑动式的设有l型活动板1007,导杆1001上滑动式的套有踏板1004,踏板1004底部左侧固接有顶杆1005,顶杆1005底端贯穿空心板1006与l型活动板1007接触配合,导套1002底部与支撑架9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1003,第四弹簧1003套在导杆1001上,支撑架9外左侧面上部前后对称固接有异形架1013,异形架1013上部滑动式的套有两个第二卡杆1014,第二卡杆1014内侧面与异形架1013中部之间绕接有第五弹簧1015,导套1002左侧面固接有梯形块1011,梯形块1011前后两侧面都开有与第二卡杆1014配合的卡孔1012。

首先患者握住把手8通过第一万向轮2与行走轮3推动本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再踩动支撑组件10运作,支撑组件10运作展开时,停止踩动支撑组件10,再拉动调节组件7将第一滑块5从支撑板4上松开,拉动活动杆6向左移动,活动杆6向左移动带动第一滑块5向左移动至支撑板4的槽左部,即可拉动活动杆6上下移动至合适的高度,活动杆6移动至合适的高度时,推动活动杆6带动第一滑块5向右移动至支撑板4的槽右部,松开调节组件7,调节组件7复位将第一滑块5固定在支撑板4上,也就将活动杆6固定,患者可双手握住活动杆6进行上下蹲训练,使得自己的身体更快的康复,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支撑组件10则对本装置进行支撑,避免本装置倒下。当患者训练至合适的时间时,松开活动杆6,拉动支撑组件10收缩复位,再握住把手8推动本装置移动至存放的位置。

当支撑组件10展开时,患者拉动l型滑杆705向上移动,第三弹簧706拉伸,l型滑杆705向上移动带动上方第二滑块703向上移动,上方第二弹簧704拉伸,上方第二滑块703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卡杆701向上移动,第一弹簧702压缩,第一卡杆701向上移动与上方导向孔707脱离时,第一滑块5被松开,停止拉动l型滑杆705向上移动,即可拉动活动杆6向左移动带动第一滑块5向左移动至支撑板4的槽左部,第一卡杆701则与支撑板4脱离,因第一弹簧702的作用,第一卡杆701向下移动复位,活动杆6向左移动还带动l型滑杆705向左移动与第二滑块703脱离,因上方第二弹簧704的作用,第二滑块703向下移动复位,再拉动活动杆6上下移动至合适的高度,活动杆6上下移动带动第一滑块5上下移动,活动杆6上下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推动活动杆6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滑块5向右移动,使得第一卡杆701插入导向孔707内将第一滑块5固定,患者即可握住活动杆6进行上下蹲训练。

当本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患者踩动踏板1004向下移动,踏板1004向下移动带动顶杆1005向下移动,顶杆1005向下移动通过l型活动板1007带动空心板1006向下移动,空心板1006向下移动带动导套1002向下移动,第四弹簧1003压缩,导套1002向下移动带动梯形块1011和第一连杆1010向下移动,第一连杆1010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滑套1009向下移动,第二滑套1009向下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导套1002继续向下移动通过第一连杆1010带动第一滑套1008向外移动,第一滑套1008向外移动通过第二连杆1017带动转板1016向外摆动,转板1016通过第二万向轮1018向外摆动,转板1016向外摆动九十度时,梯形块1011也就与第二卡杆1014接触,第二卡杆1014插入卡孔1012内将梯形块1011固定,也就将导套1002固定,患者松开踏板1004,转板1016则对本装置进行支撑。当患者训练完成后,拉动第二卡杆1014向外移动,第五弹簧1015拉伸,第二卡杆1014向外移动与卡孔1012脱离时,因第四弹簧1003的作用,导套1002向上移动带动梯形块1011向上移动复位,导套1002还通过第一连杆1010带动第二滑套1009向内移动复位,第二滑套1009复位带动第一滑套1008向内移动复位,第一滑套1008复位通过第二连杆1017带动转板1016向内摆动复位,同时,导套1002还带动空心板1006向上移动,踏板1004也就向上移动复位,松开第二卡杆1014,因第五弹簧1015的作用,第二卡杆1014向内移动复位。如此,患者在训练时,可避免本装置倒下将患者砸伤。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稳固组件11,稳固组件11包括有支撑套1101、套杆1102、吸盘1103、第六弹簧1104、拉杆1105、推块1106、密封块1107、第七弹簧1108和连接杆1109,支撑架9下部前后两端都固接有支撑套1101,支撑套1101内滑动式的设有套杆1102,套杆1102下部前后两侧为敞口设置,套杆1102外侧上部与支撑套1101底部之间绕接有第六弹簧1104,套杆1102内滑动式的设有拉杆1105,拉杆1105底端固接有密封块1107,密封块1107与套杆1102的敞口处接触配合,密封块1107顶部与套杆1102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1108,第七弹簧1108套在拉杆1105上,套杆1102底端固接有吸盘1103,吸盘1103与套杆1102内连通,第二滑套1009右侧面固接有推块1106,推块1106与拉杆1105顶端接触配合,前后两侧拉杆1105顶端右侧之间固接有连接杆1109。

当患者踩动踏板1004向下移动时,导套1002通过第一连杆1010带动第二滑套1009向下移动,第二滑套1009向下移动带动推块1106向下移动,推块1106向下移动带动拉杆1105向下移动,拉杆1105向下移动带动套杆1102向下移动,第六弹簧1104压缩,套杆1102向下移动带动吸盘1103向下移动,吸盘1103向下移动吸在地面上,也就进一步的将本装置固定。进而第二滑套1009向外移动时,第二滑套1009带动推块1106向外移动与拉杆1105脱离。当患者训练至合适的时间后,拉动第二卡杆1014与卡孔1012脱离,导套1002则向上移动复位,第二滑套1009也就带动推块1106向内移动复位,同时还带动推块1106向上移动复位,再拉动连接杆1109向上移动,连接杆1109向上移动带动拉杆1105向上移动,拉杆1105向上移动带动密封块1107向上移动与套杆1102的敞口处脱离,第七弹簧1108压缩,吸盘1103的空气则通过套杆1102的敞口处排出,吸盘1103与脱离,因第六弹簧1104的作用,套杆1102向上移动复位,即可松开连接杆1109,因第七弹簧1108的作用,密封块1107向下移动复位,密封块1107则通过拉杆1105带动连接杆1109向下移动复位。如此,可进一步的将本装置固定,使得本装置更加稳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楔形块12、接触杆13、第八弹簧14、楔形架15和第九弹簧16,支撑架9右侧面中部固接有楔形块12,l型活动板1007外底部中间固接有与楔形块12配合的接触杆13,l型活动板1007内右侧面上部与空心板1006外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八弹簧14,踏板1004左侧面中部固接有与第二卡杆1014配合的楔形架15,踏板1004底部左侧与导套1002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九弹簧16,第九弹簧16套在导杆1001上。

当患者踩动踏板1004向下移动时,踏板1004还带动楔形架15向下移动,且l型活动板1007还带动接触杆13向下移动,接触杆13向下移动与楔形块12接触,进而第二卡杆1014插入卡孔1012内将梯形块1011固定时,楔形块12带动接触杆13向右移动,接触杆13向右移动带动l型活动板1007向右移动,第八弹簧14拉伸,l型活动板1007向右移动不将顶杆1005挡住。当患者训练至合适的时间后,患者继续踩动踏板1004向下移动,第九弹簧16压缩,踏板1004向下移动带动楔形架15向下移动,楔形架15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卡杆1014向外移动与卡孔1012脱离,再缓慢的松开踏板1004,因第四弹簧1003的作用,导套1002向上移动带动梯形块1011向上移动使得卡孔1012不与第二卡杆1014对应,再完全松开踏板1004,因第九弹簧16的作用,踏板1004向上移动带动楔形架15向上移动与第二卡杆1014脱离,同时,踏板1004还带动顶杆1005向上移动复位,导套1002复位使得接触杆13向上移动与楔形块12脱离,因第八弹簧14的作用,l型活动板1007向左移动复位继续将顶杆1005挡住,l型活动板1007还带动接触杆13向左移动复位。如此,无需患者弯腰用手拉动第二卡杆1014与卡孔1012脱离,省时省力。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