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一些高学历家长总“指导”教学,课还怎么教? | 特别关注
admin
2021-03-18 08:46:56
0

原标题:困惑!一些高学历家长总“指导”教学,课还怎么教? | 特别关注

各位老师,您班级里有“高学历”家长吗?比例大概占了多少?这些学历高的家长和一般家长有哪些不一样呢?

近日,“半月谈”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中教君的注意,报道称,广东珠海的王老师不久前遇到一个难题。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启发式讨论。王老师便按学校指导要求,为学生划分小组,鼓励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然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却引来部分家长的公开质疑。

“孩子自学挺好的,没必要和差生合作”

“几分钟就搞明白的题有什么好讨论,不是耽误时间吗?”

……

王老师的难题,也是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一些高学历家长总“指导”教学,课还怎么教?

小组讨论?不建议!

作业内容?不满意!

“没想到简单的教学创新引来了风波。” 王老师说,班级中的学生各有长处,有的活泼脑洞大,有的谨慎有条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而且,教师全程跟踪小组合作过程,并未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王老师说,虽然 公开质疑的家长不多,但态度都相对坚决。“有的家长认为小组合作的模式影响了学习效率,对‘拔尖学生’没有提升作用。小组里面如果有差生,会耽误自己的孩子。”

据报道,目前,家长对老师教学风格、教育手段的点评、质疑并不少见。有的私信批评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合适,要求老师修正;有的在家长会上反映老师应转变教学风格,学习某某学校的“先进经验”。五花八门的“看齐”建议让老师们倍感无奈。

中教君注意到,这种现象也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对于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大家也是各有话说——

@风行:文凭高不等于教学水平高,学术有专攻。

@Jiancheng: 老师考虑的是班集体,家长关注的是自家孩子,从班级教学的角度出发,家长不应该过多干预。

@烟花易冷:学校是公共教育的机构,本来就偏团体合作的,不是私教,家长要时刻有这个意识啊!

Wangsihao:和差生合作会影响自己孩子,确定是高学历家长?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有问题,还怎么教育孩子。

@切格瓦啦啦大叔:这些家长都过于焦虑

家长常“指点”,

学生不信任,教师乱阵脚

据“半月谈”报道 ,面对来自不同家长的“七嘴八舌”,教师也容易“乱了阵脚”。广东惠州一小学班主任对记者说,有些家长对自家孩子要求较高,要求加快教学进度;而有些家长则希望查漏补缺。这些家长之间的观点碰撞成为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初出茅庐的教师而言,被不同的声音干扰后,如果不能正确、快速调整教学心态,会对教学工作产生相当的负面影响。另外,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平衡各方声音。为了减少冲突,一些教师变得束手束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 家长有权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但不能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混为一谈,应该为学校教育留些“空间”。北京市十一学校初中部老师姜星星表示, 教师毕竟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课堂教学应由老师主导

“教育是各方的合力,各司其职才能发挥作用。” 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老师楚云说, 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需要倾听,确有问题的应反思和改进。但遵循专业的课标和教育大纲进行教学,是校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面对的是作为集体的学生,不能被单个意见牵着鼻子走

学校、家庭、社会

要各安其位,各扬其长

其实,除了这种个别对教学“指手画脚”的高学历家长,大多数家长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还是认可的,毕竟在教育的专业性上,学校具有先天优势。

教师是专业教育者,现在有很多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比如对孩子严厉好还是温和好,好像各有利弊,家长自己也拿捏不准,很希望教师能够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出针对性的指导。”一位上海的家长说,“不仅是教育理念,也包括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都需要老师提供支持。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也就家校关系展开热烈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长李有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杜绝让家长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之外的学校工作,家长完成家庭教育的功能就可以了

李友毅说,“ 家长可以重点做这几件事,比如重视在家庭里建立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能够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从小培养孩子能够适应变化、甚至超越变化的学习力;做好孩子的职业启蒙,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习惯等。”

家庭的特长是生活教育、做人的教育,在这些方面比在学校的场所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各安其位、各扬其长,家校社协同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合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

老师像老师、家长像家长,

学生才能像学生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网络流传,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只有老师像老师、家长像家长,学生才能像学生”。

老师要怎么做才是“像老师”呢?身为老师, 应本着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坦诚与家长进行交流。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时要尊重家长,用语要恰当。此外,孩子的情况也是他们的隐私,批评孩子时要顾及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和面子,可以找个相对私密的地方,和家长静下心来谈。

教育学生注意方法,要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发现学生所长,不做一些违背师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布置作业的同时考虑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可能性,并且严格履行教师职责,批阅并判定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像家长”?家长要 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评判老师,认为老师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有意见,可以先私下找老师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注意方式方法。

多明确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对孩子以人格影响人格,以身示范。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哪怕再忙,也要多聆听孩子,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师像老师,学生才能像学生!

各位老师,

您遇到过这种干预教学的

高学历家长吗?

您一般会怎么处理?

我们评论区见哦~

本文编辑 | 杜润楠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文章综合整理自 |

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教师的困惑:一些高学历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还怎么教?》,作者杨淑馨 刘芳洲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家校社如何各安其位各扬其长,代表委员这么说 | 两会观察》,作者:施久铭 董筱婷 魏倩 谭希

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