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为一个新手宝妈,养娃之路漫漫,与孩子一起成长。也希望能给走在同一条革命道路上的战友们些许参考。
幼崽特征:男宝足月儿,2个月+20多天
症状:某晚出现大量吐奶,无其他不适,精神尚可,遂没放心上。第二天发现小宝身体温热,精神困倦,嗜睡,鼻塞,呼吸声粗重,听上去有鼻涕堵着。顿感不妙,一测,额温37.6。于是连忙查阅各种资料(详细资料见文末)确定是感冒了。由于此时深圳疫情严重,如果去医院必须等发热门诊的核酸结果(大概五六个小时)才能离开,此时已是晚上,生病的娃折腾不起,且当天小宝体温在37上下波动,并未超过38。决定继续在家观察一晚,明早去医院。
第二天,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了咳嗽,听声音像有痰咳不出来。于是一早带齐资料抱上宝宝直接去了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虽然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但基于小月龄的宝宝很容易发展成肺炎,不容懈怠。
就医结果:好在人民医院可以边等核酸结果边问诊,很人性化。医生进行面诊,又验血。最后诊断的是呼吸道感染,并未发展成肺炎。松了一口气,由于年纪太小,没有开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开了一个药:氨溴特罗口服液(该药并非止咳,主要化痰。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咳嗽是身体机能的自我保护,止咳没有必要)。关于这个药,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我本人对小月龄宝宝用药比较谨慎,最终也没有让宝宝喝。
医嘱:回家继续观察,如果咳嗽加重再复诊。
家庭护理措施:主要措施是尽量让小孩舒服,因为在他这个年龄段,只能靠他自身的免疫力去战胜病毒。那么有什么让他舒服的措施呢?
第一、衣着适当,不要捂汗。老一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感冒就要退烧发汗。其实并不科学,发热是身体正在抵抗病毒,发热本身不需要治疗。但因为发热会让小孩难受,所以我们要适当给小孩散热,感觉舒服些。但是也不要走极端,穿得太少。不建议用酒精擦身体,小月龄宝宝最好不要接触酒精。
第二、缓解鼻塞。家里最容易操作的就是用热水汽熏蒸。我刚开始淋浴间放热水,等蒸汽充满房间再抱小孩进去。后来发现这样太费了,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用保温杯装半杯热水,然后放在鼻子底下熏,很有效。
第三、护理咳嗽,小宝有时会咳得厉害,感觉痰总是咳不出来。可以在他咳的时候竖抱,轻拍后背,帮助他把痰咳出来。
第四、增加营养,全母乳喂养的话就是增加喂养次数,相当于多喝水。那几天只要宝宝不拒绝,我就给他喂。如此加速宝宝的新陈代谢。
第五、保障睡眠,增强体力。这个时候家里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不管是白天晚上,尽量让宝宝多睡一会儿。
最后一点:耐心等待。仔细观察小孩的症状有没有变化。保持耐心,不要病急乱投医。这时候家里的亲戚们往往会有各种偏方推荐,特别是中成药。我持保守态度,毕竟里面很多成分并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对照试验。
结果,鼻塞持续了四天,咳嗽持续了将近一周,整个感冒差不多第九天痊愈。后期我和奶奶也相继感冒,本来担心会传回给宝宝。这纯属多虑了,因为宝宝短期内会有抗体,所以短时间不会再感冒。但抗体会逐渐消失,因此时间久了仍要注意。
这次小宝生病,说实话心里很内疚,印象深刻当时医生说了一句话“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生病”。他从母乳里能获得抗体,这一次是因为爸爸有点感冒,我们当时不够重视,没有进行隔离。因此让小月龄宝宝保持健康,第一要远离病人。
小月龄宝宝感冒处理相关资料如下: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孩子只有2个月大或更小,且直肠温度达到了38摄氏度或更高(腋温超过37.2摄氏度),应立即就医。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如果是不到三个月的婴儿,高烧至38摄氏度或更高,长达8小时以上;如果宝宝越来越无精打采、面色苍白;如果宝宝有明显的细菌感染迹象;以上三种情况应该打电话给医生。
儿科严医生(微信公众号):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用药和治疗,但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或表现,应该去医院就医。
首先,如果孩子小于3个月,在刚患病的时候就应该去医院就诊,因为对于小月龄的孩子,普通感冒有迅速发展成喉炎,肺炎或其他严重的疾病的危险。
如果孩子3个月或者3个月以上,家长们要注意观察这些症状:
第一、孩子小便的次数减少(6个小时以上没有小便),可能提示孩子有脱水的危险;
第二、体温高于38°(持续多久?)
第三、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眼睛红,或者眼睛有黄色或者绿色的分泌物。
第四、孩子有呼吸困难的表现,比如每次呼吸的时候鼻孔张开,肋骨和胸骨之间及周围皮肤凹陷,呼吸急促或者出现呼吸困难 。
第五、连续咳嗽超过一周。
第六、孩子持续几天流绿色鼻涕。
最后,如果孩子有其他让你担心,比如哭闹、烦躁等等

